
投資者教育
我國稻谷期貨發(fā)展回顧
來源:鑫鼎盛期貨 時間:2010-07-21 瀏覽:3703次
稻谷是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同時我國水稻的生產與消費也位居世界第一。2007年我國稻谷產量超過1.8億噸,占全國糧食產量的40%以上,稻谷作為大宗糧食品種,其在我國種植與消費范圍非常廣泛。秈米曾經是我國期貨市場的大品種,在期貨市場建立和發(fā)展初期曾被業(yè)內人士寄予厚望。然而,由于種種原因,這一本應很有前途的大品種卻未能得到該有的重視和發(fā)展,并在市場更迭中消聲匿跡,下面簡單回顧一下我國秈米期貨的發(fā)展歷程。
?。?)概況
上海糧油商品交易所、廣東聯(lián)合期貨交易所、成都聯(lián)合期貨交易所等三家期貨交易所都曾上市過秈米期貨合約。其中,上海糧油商品交易所成交量為753萬手(雙邊統(tǒng)計,下同),成交金額約915億元;廣東聯(lián)合期貨交易所成交量為382萬手,成交金額約984億元;成都聯(lián)合期貨交易所成交量為9.1萬手,成交金額約9.8億元。
秈米合約交易活躍期集中在1995和1996兩年。1995年,秈米期貨合約成交量總計約418.5萬手,其中廣東聯(lián)合期貨交易所占絕大多數(shù),上海糧油商品交易所只有幾百手。但1996年,秈米期貨合約成交量總計約358.3萬手,其中廣東聯(lián)合期貨交易所成交57.36萬手,僅占16%,而上海糧油商品交易所成交300.95萬手,占84%。
?。?)交易情況
上海糧油商品交易所秈米期貨合約于1993年6月30日正式上市,并在1996年3月18日對其進行修訂。修訂后的秈米期貨合約標準品仍為標一晚秈米(包括符合標一晚秈米標準的雜交秈米),允許特等晚秈米(包括符合特等晚秈米標準的雜交秈米)替代,但不升水,取消原合約替代品中的標一早秈米和標二晚秈米(包括標二雜交秈米)。
廣東聯(lián)合期貨交易所的秈米期貨合約與修訂后的上海糧油商品交易所秈米期貨合約基本相同,標準品為標一中/晚秈米,替代品為特等中/晚秈米,升水為40元/噸。
成都聯(lián)合期貨交易所的秈米期貨交易僅在1994年有少量交易;廣東聯(lián)合期貨交易所于1995年6月12日正式上市秈米合約,開盤后一直較為活躍,但在1995年10月份發(fā)生了“多逼空”事件,之后交易逐漸萎縮;上海糧油商品交易所于1993年6月30日率先推出秈米期貨合約,但開始階段交易一直非常清淡,直到1995年10月底才漸趨活躍,受到廣大投資者的親睞。在三個交易所的秈米期貨交易中,上海糧油商品交易所的秈米期貨交易持續(xù)時間最長,行情跌宕起伏,基本反映了秈米期貨交易的特點。 秈米期貨交易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交易清淡期(1993年7月到1995年6月)
由于受價格放開、連續(xù)兩年(1993、1994年)稻谷減產、國家提高糧食收購價等因素的影響,再加上社會總體物價水平不斷升高,造成當時我國南方秈米價格狂漲,期價同步上揚。秈米現(xiàn)貨價格從1100元/噸上漲到2700元/噸以上;同期,秈米期貨價格也從最低時的1150元/噸升至2900元/噸左右。但當時秈米期貨不是市場的熱點,投資者對其認識不夠,參與者較少,投機氣氛不濃,交易極為清淡。
第二階段:交易活躍期(1995年6月到1996年5月)
由于1995年我國南方秈米主產區(qū)遭受嚴重洪澇災害,預期會對秈米生產產生影響,供需矛盾日顯突出。1995年6月廣東聯(lián)交所推出秈米期貨之后,在現(xiàn)貨價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由于多頭強行上拉,秈米期貨價格從6月中旬的2760元/噸,拉升至8月初的3000元/噸以上。1995年8至1995年10月,秈米期貨價格回調整理,10月中旬,多頭強行逼空,期價在巨量成交的配合下連續(xù)暴漲,9511合約最高價達到3080元/噸。后來,基本面情況發(fā)生變化,一方面1995年我國糧食取得豐收,另一方面1995年大米進口量大幅提高,達160萬噸,比1994年增加了3.6倍。供需矛盾大大緩解,抑制了糧價上漲,“多逼空”行情也隨之宣告失敗,廣聯(lián)所秈米期貨交易從此走進低谷。
1995年10月底,上海糧油商品交易所抓住機遇,重點推介秈米期貨合約。上海糧油商品交易所的秈米期貨于1995年11月開始實質性啟動,P601、P603、P605、P609合約的交易較為活躍,按交易情況的演變可分為1996年上半年、下半年兩個階段。
上半年先是價格偏高,湖南、湖北、江蘇等產區(qū)客戶依據(jù)現(xiàn)貨市場做空,并做好了交割的準備;多頭主力接下主要實盤,交割量達十萬余噸(如P603交割102150噸);然后,多方轉手拋空,期貨價格急劇走低,現(xiàn)貨商紛紛入市接盤。由于上海糧油商品交易所規(guī)定倉庫內原有的秈米棧單過夏后不得重新使用,秈米行情基本上告一段落,原有市場主力逐一淡出,下半年的秈米市場面臨重新啟動的問題。針對上半年實貨交割中出現(xiàn)的質量糾紛,下半年,上海糧油商品交易所為再次啟動秈米期貨交易采取了兩項新措施,這兩項措施都和交割有關。一是進一步提高交割品的內在質量,規(guī)定秈米透明率的最低標準和檢測方法,主要目的是為了把質量低劣的秈米排斥在交割范圍之外。二是進一步規(guī)范包裝要求,明確了秈米包裝的麻袋型號、縫口標準、縫補面積等具體指標。下半年秈米交易主要是P609合約,多頭主力較為集中。進入9月份以后,倉庫到貨遠遠超過多頭的預期,并且增加的勢頭不減,秈米主要集中在昆山、松江、鄔橋、上海、張家港和江陰等地的交割倉庫。多頭向交易所反映秈米質量和包裝的問題,交易所對此予以高度重視,迅速采取措施。第一步,向有關倉庫發(fā)出通知,重申了有關質量和包裝的要求,并明示交易所將派質檢人員赴倉庫檢查,對不合格的秈米將由倉庫承擔由此引發(fā)的一切法律責任,希望倉庫從嚴把關。第二步,組成檢測小組到各倉庫抽查。對發(fā)現(xiàn)存在秈米堆樁過大問題的倉庫,當即要求其限期整改;對個別儲藏條件有問題的倉庫,當場暫停其交割倉庫資格。第三步,請質檢機構派人到交割倉庫抽樣檢查。通過層層把關,嚴格要求,部分到庫秈米未能獲準換發(fā)棧單,部分未到庫秈米被拒絕接受,部分空頭知難而退,主動平倉。最后,P609實際交割秈米僅14650噸,風險大大降低。
第三階段:交易低迷期(1996年6月至1998年12月)
隨著期貨市場的調整與規(guī)范,和投資者對秈米的品種特性的逐漸認識,投資手段開始趨于理性,再加上1995、1996、1997年連續(xù)三年秈稻獲得豐收,供求矛盾得到緩解,秈米現(xiàn)貨市場供過于求,現(xiàn)貨價格單邊下滑,套期保值和投機均難以實現(xiàn),現(xiàn)貨商和投機者紛紛退出期市,秈米交投日趨清淡,價格盤跌。期貨價格從1996年6月份的2200元/噸到1997年底滑至1600元/噸以下,并在谷底長期徘徊,期貨交易更趨萎縮,進入到交易低迷期,這種狀況一直延續(xù)到秈米期貨因交易所合并重組,暫不交易為止。
(3)交割情況
上海糧油商品交易所秈米期貨合約自1993年6月30日上市,截至1998年3月23日,累計交割量為138368手,交割率為1.8%。數(shù)據(jù)顯示,在市場規(guī)模不大的情況下,上海糧油商品交易所的秈米交割相對量雖不高,但絕對量過大,如P603達到高峰10萬噸,接下來P604、P605基本上是P603秈米的流轉。只是由于上海糧油商品交易所規(guī)定高溫季節(jié)秈米棧單必須轉現(xiàn)貨,這批秈米才最終離開期貨市場。
Copyright©2013-2014 鑫鼎盛期貨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福州市臺江區(qū)曙光支路128號福州農商銀行總部大樓地上15層01、02半單元 客服電話:0591-38113228 傳 真:0591-38113200
交易報單電話:0591-38113219 0591-38113225
本網站支持IPv6訪問